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首 页  |  盟务动态  |  领导活动态  |  民盟概况  |  参政议政  |  自身建设  |  盟员风采  |  缤纷天地  |  重要文件  |  理论宣传  |  社会服务
首页 > 盟员风采

视力保护色:
民盟盟员张洪霞获得“烟台市侨界优秀代表人士”称号!

2021-07 -28 16:00 :43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民盟盟员张洪霞获得“烟台市侨界优秀代表人士”称号!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广大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留学归国人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爱国爱乡优良传统,投身改革发展潮流,勇担创新创业使命,履行社会责任担当,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人士。

为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广大侨界人士更好的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烟台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市侨办决定,对25名侨界人士授予“烟台市侨界优秀代表人士”称号。

其中,民盟盟员、鲁东大学农学院学术带头人张洪霞获得“烟台市侨界优秀代表人士”称号!



图片

张洪霞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鲁东大学农学院特聘专家,二级教授。1995年到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能源部植物研究实验室Jan Zeevaart院士研究组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赤霉素调控植物生长周期的研究,1998年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植物系,Eduardo Blumwald教授研究组从事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002年被中科院作为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工作,被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全职到鲁东大学农学院工作至今。

响应祖国召唤,毅然回国工作

张洪霞教授在美国、加拿大时,主要从事植物耐盐方面的研究,2002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和PNAS上发表了有关植物耐盐方面的论文,路透社以醒目的标题《耐盐西红柿—代表一个突破》对张洪霞教授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进行了报道,中国科技报海外版、人民日报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时,恰逢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所相关重点实验室急需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领事馆将此事告知张洪霞教授,他立即放弃国外稳定、待遇颇高的职位,响应祖国召唤,孑身一人毅然回国工作,在中科院工作的十四年间,张洪霞教授带领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植物高产、耐逆机理的分子生物学及高产、耐逆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等有关研究,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对多个高产、耐逆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应用于高产、耐逆植物新品种的培育。相关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 PNAS、New Phytologist、Cell Research、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杂志上发表。

2015年,国家级农高区在山东成立,张洪霞教授在为家乡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支持下,全职来到鲁东大学农学院,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迅速组建了“农林作物遗传改良”科研团队,围绕“作物高效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将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手段相结合,聚焦“高产”和“抗逆”特性,研究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材料;成功建立苹果、梨、猕猴桃、菠萝、橡胶草、油菜、甜菜、山茱萸、白榆、杨树、玉米、大豆、木薯等多种作物高效遗传转基因体系,培育出多个高产、抗逆植物新品系,其中21个材料已经获得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的中试许可;解决13项“三农”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四年间,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基金、省科技发展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40余项,经费总量2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6项。


积极服务社会,彰显盟员担当

张洪霞教授率其团队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振兴乡村经济”号召,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三服务宗旨,大力开展“服务地方、院企合作”工作。本着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多年来坚持将优秀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洪霞教授情系桑梓、无私奉献,奋不顾身地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贡献民盟智慧力量。针对烟台五区内“烟薯25”种质变异严重、薯苗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张洪霞教授带领团队核心成员,实地调研当地环境气候、土壤状况和当季“烟薯25”质量和产量,选择在院格庄街道郑家庄村玻璃智能温室开展“原种创新育苗+精准栽培管理+附加产品开发”的一条龙科研服务工作。2019年12月,在郑家庄村玻璃智能温室栽种了从山东和周边省份广泛收集到的优良甘薯种质资源526份,播下美好的愿景。然而,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作物生长不会停歇,农业生产时不我待”。2月中旬,郑家庄村玻璃温室的甘薯种苗到了掐苗扩种时节,20万株甘薯种苗直接关系到5000亩地瓜田种植。项目团队成员分别隔离在国内不同城市,在家防控疫情隔离的张洪霞教授心如火焚,在征得学校和学院领导意见后,决定做好严格防护措施,通过绿色通道进入郑家庄村玻璃智能温室,现场察看薯苗长势,手把手教授村委工作人员掐苗分株移植,并亲自交待施肥灌水培育要领。

图片图片


“病疫防控不放松,春回大地天渐暖”。3月底,郑家庄村玻璃温室里的甘薯原种苗长势喜人,急需追加叶面肥促进抽藤出蔓,受病疫防控影响,各大农资公司尚未解禁开业,所需的足量肥料采购供应出现了问题。紧急情况下,张洪霞教授想到了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实验室尚有一些备用的叶面肥,便立即决定全部借助给村里,并亲自驱车前往郑家庄玻璃温室,指导村委工作人员,及时为甘薯苗喷施了叶面肥,保住了所有珍贵的原始材料。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张洪霞教授率其团队为当地农民送技术、创收益,与地方技术互通,资源共享,全方位、多渠道合作,激发了农业产业活力,有力推动胶东地区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张洪霞教授先后几十次带领团队成员赴临沂、聊城、菏泽等地农业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扶贫,先后与长岛、福山、莱山、海阳、乳山等地市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校企技术对接活动十余场,建立校外教学科研基地20余个。带领专家团赴鲁东大学第一书记挂职乡镇开展食用菌、果树栽培技术讲座和咨询,为农民排忧解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正将为人民服务做到实处。到鲁东大学帮包村招远市石棚村扶持有机苹果种植项目,自出经费五千余元为农民测试土壤配方,多次到临沂、日照、莱州等地同当地政府和企业就有枝番茄新品种示范与推广、蜜桃品种多样化选择和保藏技术、微型月季脱毒快繁、树型月季砧木研发、绿茶抗冻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等项目进行了合作交流对接。“他从不关手机,解答各种问题,总是那么心平气和。”接触过张教授的当地企业和种植户农民亲切地称他“田间地头的洋专家”。

我用我学,报效桑梓

“芳华绝代径自开,硕果累累满枝排”。长年累月的付出和坚持,张洪霞教授率领其团队在近年来也收获了种种成绩:张洪霞教授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农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烟台市“双百人才”等计划,并于2018年荣获“第七届中国侨届贡献奖”;农林作物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先后入选山东省“黄大年”式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农林作物遗传改良女博士团队被中国教育工会山东省委员会授予“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团队1名教师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名教师获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教师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名教师在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1名教师参加省委组织部“万名干部下基层”乡村振兴服务队。四年来,央视“朝闻天下”《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人民网”“大众网”“烟台日报”等多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了张洪霞教授及其团队教师服务乡村振兴的事迹。

图片


“我用我学,报效桑梓”,张洪霞教授说:“每当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看到家乡瓜甜果香、作物丰产,我心比蜜甜。”


(编辑: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Copyright© 2007-2012 烟台民盟,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xiaofeng 建站时间:2007-9-18
鲁ICP备0905413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