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
首 页  |  盟务动态  |  领导活动态  |  民盟概况  |  参政议政  |  自身建设  |  盟员风采  |  缤纷天地  |  重要文件  |  理论宣传  |  社会服务
首页 > 征文专栏

视力保护色:
从表弟的婚礼看社会的变迁

2010-12 -24 14:20 :25 信息来源:民盟烟台市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昨天表弟结婚了。作为跟随摄影的我见证了表弟婚礼的全过程。酒席间姥爷和大姨夫谈论自己那个年代的婚礼的话题深深吸引了我。

“我是58年结的婚,我们结婚那时候哪有现在这么排场,请客就在自己家里,亲朋好友凑一下,也没有好酒好菜,但婚礼也很热闹。”姥爷说起自己的“想当年”好像一下子来了精神。

“你们那时候婚宴情况怎么样?”我问。

“我那时候吧,六个菜、两坛自家烧的酒,也有鱼有肉,还不错的。”稍顿了一下,姥爷又补充说:“我结婚的鱼可是真鱼啊!”

我感到好奇:“那谁结婚还有假鱼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姨夫接过话茬:“我小时候见过,以前农村谁家有婚丧嫁娶或者是上梁动土等大事请客的时候常见,就是用木头雕刻的鱼,刷上油漆,到时候往桌子上一端,就是一个菜了。”

我感到好笑:“这太滑稽了吧?”

“滑稽啥?还有假猪蹄呢!以前我们村也就老木匠家有两副,谁家用就去借,哎,那时候还不就是穷啊,做个假的顶一盘菜。看现在,一桌子酒菜都上千,凉热荤素各色菜肴堆满桌,山珍海味样样都有!”姥爷不无感慨地说。

“过去那叫有啥吃啥,现在是吃啥有啥啊!”姨夫又接过话茬:“我是76年结的婚,我们那时候就好些了,不过好多东西是需要凭票购买的,那时候国家也提倡节约办一切事情,婚礼一般都很简朴,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延续老的习俗,在家里摆开酒席大宴亲朋,酒席上的菜大多是自己村菜园子里出的,一场热闹又体面的婚礼也花不了多少钱,我结婚的酒席总共花了不到100块钱。”

“哎,过去那叫啥日子,只要能吃饱了就行,现在社会好了,看看你们这些个年轻人,这个不爱吃,那个吃了怕胖,一桌子好菜剩一半一点不心痛!”姥爷看着满桌的酒菜不无惋惜的说。

是啊,建国6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从吃上来讲,从过去的“吃不饱”到“吃饱”、“吃好”,再到现在“吃得营养科学”,老百姓在饮食方面的巨变,折射出我国逐步解决群众温饱,到迈进小康走向富裕的辉煌历程。

“那你们那时候结婚花不了多少钱吧?”我问姥爷。

“是花不了多少钱,具体说是没有多少钱可花。”姥爷说:“就拿结婚穿的衣服来说吧,我结婚的衣服只有一套粗布褂子,还是你大姥爷结婚时穿过的,平时就保存在衣箱里,哪个弟兄结婚了才拿出来穿穿,往往一套衣服能打发好几个儿子结婚。”

姨夫说道:“到我结婚那时候就好些了,不过那时候还是物资匮乏,买布要凭布票,公家人每人每年一丈六,所以那时候有句话叫‘够不够,一丈六’,咱农村每人还没有那么多,好在我大哥当兵复员回家,穿回的一身军装就成了我结婚的衣服,那个年代穿上这么一身军装可是帅得要命啊,呵呵。”姨夫接着说:“再看看你弟结这婚,上千的西服就两套,媳妇(新娘)的婚纱是买的,还有旗袍和便装也好几套,我们那时候哪敢想啊。”

是啊,建国60年来,人们在穿戴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前的缺衣少食,几个孩子穿一条裤子的年代发展到的确良喇叭裤,再到料子、款式、品牌一样都不能少的现在,谁拉开自己的衣柜都会找出一堆好几年就已经不穿了的“新衣服”,并且“补丁”这个词在衣服上的体现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姥爷很健谈,只要打开话匣子就关不住了,他接着说:“要说我们那时候结个婚花多少钱啊,我还真记不住了,房子不用买,老人腾出一间来就是新房,也没有置办多少家具,所有家具就只有一个衣箱和一张三抽桌,这还是你姥姥从娘家带过来的嫁妆。说到衣箱和三抽桌可就有故事了,本来衣箱和桌子抽屉上都有铜拉手和锁鼻的,可我结婚那时正好赶上大跃进、大炼钢铁,家里的铁器铜器啥的都拿出去炼了,箱子和桌子上的拉手和锁鼻也无一幸免,这不,你姥姥的嫁妆拉来的时候就是没有拉手的。说到大跃进啊,那时候人们建设祖国的热情可是高涨啊,我结婚的当天愣是没入洞房,白天结婚,晚上就是一个通宵的大炼钢铁啊,那时候人们的干劲可足了,铆足了劲就想早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是啊,我们祖国建国60年来的飞速发展不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带领广大劳动人们群众靠这种干劲拼出来的吗?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十个五年计划的预期目标,首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现在又在带领全国人民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

“要说结婚置办的家当,我结婚那时候可就有讲究了。”姨夫对我说:“‘三转一响’听说过吧?‘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一响’指的是收音机。那时候只有置办齐了这些家当,人家女方才同意结婚的。不过在农村还是有很多置办不齐这些的,因为那些东西都要凭票购买的。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看你弟结这婚:90多平米的楼房住上了,一色的成品家具,液晶电视、电脑、空调、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在过去那是想都不敢想啊,以前那可真是,手电筒就是家里的唯一电器,呵呵。”

确实是这样,建国60年来,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有着不同的流行语:七、八十年代要“三转一响”;九十年代要“三电一轮”;21世纪要“三子一本”。透过这些生动的婚嫁变奏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

姨夫接着说:“这不你弟还想在结婚前买上车,我说,算了吧,结婚以后你们自己挣吧。我们想当年,结婚的时候谁家有辆自行车就是富裕户了,你姨出嫁就是用自行车接过来的,哪像现在,婚车一排溜就是八辆,来参加婚宴的亲朋好友也有半数以上是开着私家车来的吧?”

姥爷说道:“我那时候接你姥姥还是牲口驮来的呢,呵呵,有些新娘家离着近的就是走着来,哪儿见过自行车啊,汽车就更别提了。”

确实,“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这是建国初期偏远农村的真实写照,至于汽车,那时候大多人都没见过,想拥有,就简直像做梦。

如今,牛马车已成历史剪影,自行车、摩托车满大街都是,出租车招手即停,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外出旅游已是寻常事。

这时候,表弟和新娘来到房间敬酒。

姥爷端起酒杯对两位新人说:“刚才你爸说到你们要买车?买吧!我支持!你们是赶上好时候了,咱国家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裕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只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工作中刻苦肯干,政治上要求进步,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幸福更辉煌的明天!”

我在想,将来的婚礼会是什么样?答案只有一个:一定是越来越美好!

 作者:莱阳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编辑:于建亮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Copyright© 2007-2012 烟台民盟,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xiaofeng 建站时间:2007-9-18
鲁ICP备0905413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